关山三五月,客子忆秦川。

出自 南北朝 徐陵 《关山月》

译文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上,出征的人儿思念遥远的故乡。

注释关山:边境要塞之地,指征战人的所在地。三五月:阴历十五的月亮。客子: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。秦川:指关中地区,泛指今陕西、甘肃、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。

赏析此句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异乡望月思乡的动人画面。

"关山三五月"——在边关的崇山峻岭间,一轮十五的圆月高悬。这里用"三五"代指农历十五,既点明时间,又让月色显得更圆满明亮。边关的月亮,必然比寻常所见更显孤清。

"客子忆秦川"——作客他乡的游子,望着这轮明月,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秦川。"客子"二字透着漂泊无依的孤独感,"忆"字则饱含深情。诗人没有直说思念,但望着同一个月亮回忆故乡的画面,比任何直白的抒情都更有力量。

最妙的是两个画面的并置:边关冷月与温暖故乡形成强烈对比。我们仿佛看见戍边的战士、远行的商人,或是求学的书生,在寂静的月夜独自徘徊。古今中外,月亮永远是最能勾起乡愁的意象,而诗人用短短十个字,就把这种人类共通的思念写得如此含蓄又深刻。

徐陵

徐陵(507~583)字孝穆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)人,徐摛之子。南朝梁陈间的诗人,文学家。早年即以诗文闻名。八岁能文,十二岁通《庄子》、《老子》。长大后,博涉史籍,有口才。梁武帝萧衍时期,任东宫学士,常出入禁闼,为当时宫体诗人,与庾信齐名,并称“徐庾”,与宋朝郭茂倩并称“乐府双壁。”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,中书监等职,继续宫体诗创作,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。至德元年去世,时年七十七,赠镇右将军、特进,其侍中、左光禄、鼓吹、侯如故,谥曰章。 有四子:徐俭,徐份,徐仪,徐僔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