渺渺吟怀,漠漠烟中树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点绛唇·长安中作》

沙际春归,绿窗犹唱留春住。问春何处,花落莺无语。
渺渺吟怀,漠漠烟中树。西楼暮,一帘疏雨,梦里寻春去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朦胧烟雾中独自低吟的场景,传递出一种含蓄而悠远的情感。

"渺渺吟怀"可以理解为一种若有若无的低声吟唱,这里的"渺渺"既形容声音的轻微飘渺,也暗指诗人内心的思绪绵长。就像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哼唱,那种随性而发的情绪流露。

"漠漠烟中树"则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景象: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树木轮廓。"漠漠"写出了烟雾弥漫的朦胧感,这种模糊不清的视觉效果恰好呼应了前句那种难以名状的情绪。

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具体景物(烟、树)来表现抽象情感(吟怀),让无形的情绪变得可感可知
2. "渺渺"和"漠漠"两个叠词的运用,既增强了韵律感,又放大了朦胧的意境
3. 没有直抒胸臆,却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自然体会到一种淡淡的愁绪或思念

就像我们看老照片时,那种隔着岁月薄雾产生的怀念感,诗句用简练的语言唤起了类似的共鸣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