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哲在躬,不陋为奴。

出自 唐代 柳宗元 《箕子碑》

  凡大人之道有三:一曰正蒙难,二曰法授圣,三曰化及民。殷有仁人曰箕子,实具兹道以立于世,故孔子述六经之旨,尤殷勤焉。

  当纣之时,大道悖乱,天威之动不能戒,圣人之言无所用。进死以并命,诚仁矣,无益吾祀,故不为。委身以存祀,诚仁矣,与亡吾国,故不忍。具是二道,有行之者矣。是用保其明哲,与之俯仰;晦是谟范,辱于囚奴;昏而无邪,隤而不息;故在易曰“箕子之明夷”,正蒙难也。及天命既改,生人以正,乃出大法,用为圣师。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;故在书曰“以箕子归作《洪范》”,法授圣也。及封朝鲜,推道训俗,惟德无陋,惟人无远,用广殷祀,俾夷为华,化及民也。率是大道,丛于厥躬,天地变化,我得其正,其大人欤?

  呜乎!当其周时未至,殷祀未殄,比干已死,微子已去,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,武庚念乱以图存,国无其人,谁与兴理?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。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,其有志于斯乎?

  唐某年,作庙汲郡,岁时致祀,嘉先生独列于易象,作是颂云:

  蒙难以正,授圣以谟。宗祀用繁,夷民其苏。宪宪大人,显晦不渝。圣人之仁,道合隆污。明哲在躬,不陋为奴。冲让居礼,不盈称孤。高而无危,卑不可逾。非死非去,有怀故都。时诎而伸,卒为世模。易象是列,文王为徒。大明宣昭,崇祀式孚。古阙颂辞,继在后儒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意思是:一个人内心有智慧,即使身份低微如奴隶,也不会显得卑贱。

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:

1. "明哲在躬"说的是内在价值
就像手机不在于外壳多华丽,而在于芯片的性能。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身份地位,而在于内心的见识和智慧。这种智慧不是死读书的知识,而是对生活通透的理解。

2. "不陋为奴"讲的是外在境遇
就像现在很多外卖小哥边送餐边听名校公开课。外在的处境(比如职业、收入)可能会暂时受限,但只要保持学习和思考,灵魂始终是站着的。古代奴隶制下最卑微的身份,也压不垮一个精神独立的人。

这句话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它穿越时空告诉我们,尊严来自内在的清醒认知,而不是外界的标签。就像现代社会中,一个清洁工如果懂艺术、爱生活,同样能活得体面;相反,某些衣着光鲜却精神空虚的人,反而活得像个"高级奴隶"。

它提醒我们:在看重名利的社会里,要守护好自己的精神世界。真正的体面,是活明白之后的从容。

柳宗元

柳宗元(773年-819年),字子厚,唐代河东(今山西运城)人,杰出诗人、哲学家、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著名作品有《永州八记》等六百多篇文章,经后人辑为三十卷,名为《柳河东集》。因为他是河东人,人称柳河东,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,又称柳柳州。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,并称“韩柳”。在中国文化史上,其诗、文成就均极为杰出,可谓一时难分轩轾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