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台风,庾楼月,宛如昨。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千秋岁引·秋景》

译文回想起楚襄王兰台上的风,庾亮南楼上的明月,一切仿佛就在昨日,历历在目。

注释楚台风:楚襄王兰台上的风。庾楼月:庾亮南楼上的月。

赏析此句用典,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,而于“宛如昨”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经典场景——"楚台风"和"庾楼月",用"宛如昨"三字将记忆中的美好瞬间定格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两个意象的妙用:
- "楚台风"是楚襄王兰台享受的清风,代表自然之趣
- "庾楼月"是东晋庾亮登楼赏的明月,象征文人雅致
两个典故并置,就像现在人说"陶渊明的菊,林逋的梅"一样,用典型意象唤起共鸣。

2. 时间魔法:
"宛如昨"用得极妙,把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风月,拉近到仿佛昨天刚经历。这种时间压缩的手法,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说"仿佛就在昨天"。

3. 留白艺术:
不直接抒情,而是用场景说话。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"故宫的雪,外滩的灯",不说怀念,而怀念自在其中。

4. 永恒感:
风月是亘古不变的,变的只是赏景的人。这种"物是人非"的感慨,就像我们回到儿时故居,发现老槐树还在,但树下乘凉的人已不同。

整句诗的美在于用最简练的文字,搭建起穿越时空的"记忆走廊"。读者既能看见古人的风雅生活,又能代入自己的回忆,达到"千年共此一刻"的奇妙效果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