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辋湖边梅溅泪,壶公祠畔月销魂。
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》

茫茫汝水抱城根,野色偷春入烧痕。
千点湘妃枝上泪,一声杜宇水边魂。
遥怜鸿隙陂穿路,尚想元和贼负恩。
粉堞女墙都已尽,恍如陶侃梦天门。

庖烟起处认孤村,天色清寒不见痕。
车辋湖边梅溅泪,壶公祠畔月销魂。
封疆尽是春秋国,庙食多怀将相恩。
试问李斯长叹后,谁牵黄犬出东门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充满诗意的画面,用自然景物传递深沉的情感,像两幅水墨画般打动人心。

前半句"车辋湖边梅溅泪"中:
- 车辋湖的梅花仿佛在落泪,实际是诗人将自己的伤感投射到景物上
- "溅泪"这个动作让静态的梅花突然有了生命力,就像我们看到雨打花瓣时产生的联想
- 用梅花带泪的形象,比直接说"我很伤心"更有感染力

后半句"壶公祠畔月销魂"里:
- 祠堂边的月光让人心神荡漾,"销魂"二字既可以是沉醉也可以是怅惘
- 月光与古祠的组合,营造出朦胧而永恒的氛围
- 不用直接抒情,而是让月光替人说出那种无法言说的情绪

两句共同特点是:
1. 都采用"地点+景物+拟人化情感"的结构,形成工整对仗
2. 通过梅与月这两个经典意象,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可见可感
3. 留白手法让读者能代入自己的体验,就像看到老照片会想起自己的故事

这种写法好比你拍下"雨中的咖啡馆"或"夕阳下的秋千",别人能通过这些画面感受到你当时的心情,比直白地说"我很难过"要深刻百倍。诗人用湖梅祠月当情感载体,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产生共鸣。

秦观
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