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日黄花蝶也愁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南乡子·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》

译文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,连迷恋菊花的蝴蝶,也会感叹发愁了。

注释黄花:指菊花。

赏析此句反用唐郑谷咏《十日菊》中“节去蜂愁蝶不知,晓庭还绕折残枝”句意,以蝶愁喻良辰易逝,好花难久,展现了词人以顺处逆、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、哀剩的矛盾心境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简单的画面道出了深刻的无奈和哀愁。

“明日黄花”字面意思是过了一夜后的菊花——盛开时无人欣赏,隔天凋零时更无人问津。诗人用这个比喻,暗指人生中错过时机的好事:比如青春不再、机遇溜走、感情变淡,那些本可以灿烂的时刻,一旦错过就再难挽回。

“蝶也愁”更是巧妙:连追逐花朵的蝴蝶都对凋谢的黄花发愁,何况是人呢?这里用蝴蝶的“愁”放大人的遗憾,让无形的伤感变得鲜活可见。

整句诗的精髓在于用自然现象说人心:不直接写人有多懊悔,而是通过黄花凋零、蝴蝶惆怅的画面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“时过境迁”的落寞。这种含蓄的表达,反而比直白的抒情更戳中人心。

我们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验——比如翻到旧照片里的灿烂笑容,才惊觉当时不懂珍惜;或者看到别人重复自己的遗憾时,才更痛彻地理解“过期不候”的含义。这句诗的魅力,正是替所有人说出了这种共通的隐痛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