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自由毋宁死,无求生以害仁。
译文不自由宁可死去;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。
注释毋宁:宁可,不如。害:损害。
赏析此为集句联,是李济深挽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、闻一多的对联。上联为美国政治家巴特列克·亨利1775年3月23日反英独立演说中的话,后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口号,下联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日:‘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’”
现代解析
这句话的核心是讲人在面对重大选择时,该坚持什么、放弃什么。
前半句"不自由毋宁死"像是一句战斗宣言:如果活着却要像笼中鸟一样失去尊严和权利,那还不如拼死一搏。就像野生动物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,人为了活得有骨气,有时连命都可以不要。历史上那些反抗暴政的英雄,就是抱着这种信念。
后半句"无求生以害仁"更深刻:不能为了保命就丢掉做人的根本。好比有人给你一百万让你陷害朋友,你要是拿了这钱,命是保住了,但人格就碎了。这句话提醒我们,生命固然宝贵,但还有比命更重要的东西——比如良心、道义、对他人的责任。
这两句话合起来,就像给人生装了个指南针:当生存与尊严冲突时,选尊严;当活命与做人原则矛盾时,选原则。它之所以打动人心,是因为说出了人类最珍贵的品质——宁可站着死,绝不跪着生。这种精神在抗疫医生坚守岗位、普通人见义勇为的故事里都能看到影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