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水东流,都洗尽,髭胡膏血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满江红·汉水东流》
译文汉水滔滔,向东流去;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。
注释汉水:长江支流,源出陕西,流经湖北,穿武汉市而入长江。髭胡:代指入侵的金兵。膏血:指尸污血腥。
赏析此句写战争过去,人们的战争、敌情观念薄弱了,这是一句反义用语,道出词人心里的不平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烈的历史画面,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:
汉江的水滚滚向东流,把敌人(髭胡指代北方游牧民族)打仗时流的血都冲刷干净了。这里用"洗尽"这个动作特别生动,把战争的惨烈和历史的无情都浓缩在江水奔流的画面里。
诗人用三个层次传递深意:
1. "汉水东流"是自然景象,让人联想到时间流逝;
2. "洗尽"用拟人手法,让江水像清洁工一样抹去战争痕迹;
3. "髭胡膏血"用具体意象(胡人的络腮胡和凝固的血)代替抽象说教,让血腥味扑面而来。
最妙的是看似在写江水,实际暗含两层深意:既表现战争残酷(血流成河需要江水来洗),又暗喻历史长河终将冲淡一切恩怨。就像我们现在说"时间会治愈一切",古人用江水做了个高级比喻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