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戆由来未觉贤,终须南去吊湘川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:
前半句"益戆由来未觉贤"说的是:过于耿直的人从来不被认为是聪明的。"益戆"指过分老实直率,就像生活中那些不懂变通、总说实话得罪人的人,虽然品德好,但常被认为"不够机灵"。
后半句"终须南去吊湘川"用了个典故:屈原因为太正直被流放,最终投湘江而死。这里暗示过分正直的人往往像屈原一样,落得悲惨结局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"戆"这个字精准刻画了不懂世故的直性子
2. 通过屈原的典故,让读者立刻明白这种性格的后果
3. 表面说"不聪明",实则暗含赞赏——作者在惋惜这种正直品质不被世俗认可
就像现在说"老实人吃亏",诗句用古雅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感慨:社会往往更认可圆滑,而非正直。这种跨越古今的人性观察,正是其魅力所在。
杜牧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