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尾龙香拨。
现代解析
“凤尾龙香拨”这句诗描绘的是一件精美乐器的形象,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,让读者能立刻在脑海中形成画面。
“凤尾”指的是乐器末端装饰的凤凰尾羽纹样。就像现代人看到孔雀图案会觉得华丽一样,凤凰在古代象征高贵,这里用“凤尾”形容乐器做工精致,可能是指琵琶等弹拨乐器的尾部装饰。
“龙香”则用龙涎香的典故暗示乐器的材质名贵。就像现在说“紫檀木吉他”会让人感觉高档,古人用“龙香”形容制作乐器的木料散发着珍贵香气。
“拨”字点明了这是弹拨类乐器。就像我们说“吉他拨片”一样,这个字让整个画面动了起来,仿佛能看到演奏者正在用拨片撩动琴弦。
整句诗通过“凤尾”的视觉美、“龙香”的嗅觉想象和“拨”的触觉动作,短短五个字就激活了读者的多重感官。就像现在形容一把定制吉他“镶嵌珍珠贝的燕尾造型,带着檀木清香,琴拨轻挑”,既写出了乐器的珍贵,又暗示着即将奏响的美妙音乐。这种凝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,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