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间东抹西涂手,枉着书生待鲁连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论诗三十首·十五》

笔底银河落九天,何曾憔悴饭山前。
世间东抹西涂手,枉着书生待鲁连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大白话来说,是在吐槽读书人的尴尬处境。

"东抹西涂手"就像一个人拿着笔到处乱写乱画,看似忙忙碌碌,其实没干成什么正经事。这里暗指读书人整天埋头写文章、讲道理,但都是纸上谈兵。

"枉着书生待鲁连"更扎心:鲁连是古代有名的实干家(战国策士鲁仲连),能真正解决难题。诗人说读书人白白顶着"书生"的名头,却根本做不到像鲁连那样办实事。

整句诗的精髓在于:用自嘲的口吻,揭露了知识分子的通病——空谈理论头头是道,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。就像现在有些人,朋友圈里指点江山,现实中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,这种反差特别有讽刺意味。

这种自黑式的幽默,让普通人读着会觉得"太真实了",因为谁身边都有几个这样的"理论大师"。诗人用生活化的比喻(乱涂乱画),把深刻的道理讲得特别接地气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