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上巳洛桥边,今年寒食庐山曲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简单的时间地点对比,传递出人生的漂泊感和时光的流逝。
“去年上巳洛桥边”说的是去年三月三(上巳节,古代春游踏青的日子),人在洛阳的桥边;“今年寒食庐山曲”讲的是今年寒食节(清明前一两日,扫墓禁火的日子),却到了江西的庐山脚下。
两句话的巧妙在于:
1. 时间对照:用“去年”和“今年”两个节日,暗示一年匆匆而过,节日依旧,人已不同。
2. 空间跳跃:从北方的洛阳到南方的庐山,地理距离的拉开,暗含作者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。
3. 节日反差:上巳节是欢快的春游,寒食节是肃穆的祭扫,一喜一忧,衬托出心境的变化。
整体来看,诗人没有直接说“我好奔波”“时间过得好快”,而是通过节日和地点的自然切换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“物是人非”“身不由己”的淡淡惆怅。这种含蓄的表达,正是古诗的韵味所在。
宋之问
宋之问(约656 — 约712),字延清,名少连,汉族,汾州(今山西汾阳市)人,初唐时期的诗人,与沈佺期并称“沈宋”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,进士及第,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,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,被召入文学馆,不久出授洛州参军,永隆元年(681),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。与陈子昂、卢藏用、司马承祯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