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雨丝丝吹湿,倦柳愁荷风急。
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昭君怨·暮雨丝丝吹湿》

暮雨丝丝吹湿,倦柳愁荷风急。瘦骨不禁秋,总成愁。
别有心情怎说,未是诉愁时节,谯鼓已三更,梦须成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雨黄昏的萧瑟画面,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传递出浓浓的愁绪。

"暮雨丝丝吹湿"像用细笔勾画:傍晚的雨不是瓢泼大雨,而是像丝线一样细密绵长,带着湿冷的触感钻进衣领。一个"吹"字让雨丝活了,仿佛能看见斜风裹着雨掠过皮肤的凉意。

"倦柳愁荷风急"用拟人手法让植物开口说话:柳枝被雨水打得低垂,像疲惫的人耷拉着肩膀;荷叶在风中乱颤,仿佛皱着脸发愁。而"风急"二字突然打破静谧,让整个画面动荡起来,雨丝的绵软和狂风的粗暴形成张力。

诗人没有直接说"我很难过",却通过柳的疲倦、荷的愁容、风雨的交加,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压抑孤寂的情绪。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,比直白倾诉更耐人寻味,就像我们现代人拍下雨中摇晃的树枝发朋友圈,什么都不说也能传递心情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