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梦感颜色,若与白云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感受到某种色彩,醒来后恍惚觉得那色彩与天上的白云有某种默契的约定。
分析:
1. 梦与现实的交织
“宿梦”指夜里的梦境,“感颜色”说明梦里出现了鲜明的色彩意象。诗人醒来后仍被梦中的色彩感染,甚至觉得这色彩与“白云”产生了联系——可能是梦里的色彩像白云一样纯净,或是醒来后看到白云,想起梦中的画面。这种虚实交融的写法,让梦境和现实互相渗透,充满诗意。
2. 色彩的象征
“颜色”不单指视觉,更可能是某种情绪或意境的投射。比如梦到“青白色”可能象征高洁,梦到“霞光”可能暗藏憧憬。而“白云”常代表自由、超脱或远方,诗人将不可捉摸的梦境感受与自然景物挂钩,让抽象的情绪变得生动可感。
3. “期”字的巧妙
“若与白云期”的“期”字是关键,它暗示了一种无声的约定:梦中的色彩仿佛在等待白云,或白云回应了梦的召唤。这种拟人化的表达,让自然景物有了灵性,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知。
魅力所在:
短短十个字,诗人用梦、色彩、白云构建出一个空灵的画面,既写梦境之玄妙,又暗含对理想境界的向往。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,以及人与自然的微妙共鸣。
陈子昂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