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故寻愁觅恨,有时似傻如狂。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西江月·批宝玉二首》
译文无缘无故自寻愁闷和苦恨,有时似痴傻,有时又癫狂。
注释无故:无任何理由,指无缘无故。
赏析此句描写了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,看似贬低和嘲笑,实则是对其善良天性的褒扬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大白话翻译就是:一个人明明没啥事,却总爱自找烦恼;有时候看起来疯疯癫癫的,行为特别反常。
它精准刻画了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:
1. "没事找事"的纠结心态——就像现代人刷手机到半夜,明知该睡了却忍不住焦虑明天的工作,属于自我消耗型情绪。
2. "行为反常"的宣泄状态——类似生活中有人突然大哭大笑,或者做出些让人看不懂的举动,其实是在用极端方式释放压力。
诗人用"似傻如狂"这个生动比喻,把抽象的心理问题具象化了。就像我们现在说"这人emo起来六亲不认",既保留了古语的凝练,又让读者立刻能联想到生活中那些情绪失控的瞬间。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,正是经典诗句的魅力所在。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