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归花谢,早因循、又过清明。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红窗月·燕归花谢》
译文花儿凋谢,燕子归来,遵循节令又过了清明。
注释因循:本为道家语,意谓顺应自然。此处则含有不得不顺应自然的意思。
赏析这句词描绘了燕子归来、花朵凋零的暮春景象,以及时间流逝、清明已过的感慨,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时光易逝的无奈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的是春天燕子归来、花朵凋谢的自然景象,同时点出时间悄然流逝——转眼又到了清明时节。
核心意境:
1. “燕归花谢”——用两个典型的春日画面构成对比:燕子归来带来生机,而花朵凋零又暗示繁华将尽。这种矛盾感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淡淡惆怅。
2. “早因循”——"不知不觉"的意思,带有一种时间溜走的无奈感,仿佛还没好好感受春天,节气就已更替。
3. “又过清明”——清明既是节气,也常寄托追思之情。一个"又"字强化了年复一年的循环感,隐含对时光匆匆、人生短暂的感慨。
语言魅力: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观察自然变化(燕子、花、节气)来传递细腻的时间感知。这种"以景说情"的手法让读者从生活细节中体会到共通的岁月流逝之感,简单却余味悠长。
现代启示:
就像我们突然发现路边的树已长满新叶,才惊觉"原来春天快过去了"。诗句提醒我们:美好常藏在平凡的季节变换里,而人往往在忙碌中错过了感受它的机会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