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夜霜风,先入梧桐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行香子·秋与》

译文昨夜霜降寒风骤起,梧桐叶落纷纷。

注释霜风:刺骨寒风。

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,“霜风”渲染出秋日的清冷氛围,奠定了全词悲凉的基调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清晨的画面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季节变换的微妙感受。

"昨夜霜风"四个字像天气预报,告诉我们昨晚刮起了带着寒霜的冷风。这里"霜风"不是单纯的风,而是带着冬季前奏的冷冽气息,让人瞬间联想到早晨结霜的草地和呼出的白气。

"先入梧桐"是这句的妙笔——秋风不是平均地吹过所有树木,而是"抢先"钻进了梧桐的枝叶间。梧桐叶子宽大单薄,对寒冷最敏感,总是最先飘落。诗人用"先入"这个动作,让秋风有了人的性格,像个小顽童专门挑梧桐树欺负。
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1)用生活化的场景(起风、落叶)表现抽象的季节更替;2)通过"霜风"和"梧桐"的互动,让自然现象变得生动有故事性;3)"先"字暗含比较,让人自然联想到其他还没落叶的树木,拓展了画面空间。就像我们常说"桂花一开秋天就来了",诗人用梧桐落叶这个标志性现象,让读者立刻感受到深秋的来临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