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道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

译文人人都称赞她那芳洁口中传出的悦耳歌声,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,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。

注释皓齿:雪白的牙齿。炎海:喻酷热。

赏析词人驰骋想象,构成奇美的境界,此句对“清歌”的夸张描写,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,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清凉场景,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妙处:

1. 画面感十足
就像看一场微型电影——先听到美人清亮的歌声(皓齿暗示歌唱者的美好形象),突然风吹雪落,炎热之地瞬间凉爽。诗人用"风起""雪飞"两个动态词,让读者仿佛感受到一阵清凉扑面而来。

2. 通感手法
把听觉(歌声)转化为触觉(清凉),就像我们听到某些轻快的音乐时会自然感到舒畅。更妙的是用"炎海变清凉"形成强烈对比,就像大热天突然走进空调房那种爽快感。

3. 双重魔力
表面写歌声能召唤风雪改变气候,实际暗指艺术的力量——真正美好的音乐就像夏日里的冰雪,能瞬间抚平人们内心的燥热。这种夸张的比喻让平凡的歌唱有了神话般的色彩。

全句29个字就完成了一场"声音魔术秀",从耳朵听到的歌声,到皮肤感受的凉意,最后直达心灵的震撼,展现了汉语凝练而生动的表达魅力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