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江南麦已稀,黄梅时节雨霏微。
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浣溪沙·五月江南麦已稀》

译文五月的江南,未收的小麦稀疏错落,恰逢梅雨时节,小雨霏霏。

注释麦已稀:意即麦子大部分已经收割,所剩稀少。黄梅时节:指春夏时节黄淮流域连绵阴雨天气,此时梅子黄熟,故云。霏微:雾气、细雨等弥漫的样子。

赏析此句点明了时间和节令——即“五月”与“黄梅时节”,词人以“分镜头”的形式描写了“麦” “雨” “燕子”等富有节令特点的事物,描摹出五月江南的美景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江南五月的田园风光和梅雨时节的朦胧美,画面感极强。

"五月江南麦已稀"——用最直白的语言说:五月的江南,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得差不多了。一个"稀"字巧妙传递出农忙过后的空旷感,让人仿佛看到田野里零星散落的麦茬,农民们刚完成一轮丰收的劳作。

"黄梅时节雨霏微"——写的是江南特有的梅雨:细雨像烟雾般轻柔飘洒。用"霏微"这个精妙的词,把那种细雨朦胧、天地间像蒙着轻纱的感觉写活了。这种雨不会把人淋透,但能让整个江南都浸润在湿润的水汽中。

两句诗就像两幅画:前一句是开阔的田野全景,后一句是朦胧的雨雾特写。诗人用最简练的文字,既交代了季节(五月梅雨)、地点(江南),又通过"麦稀"和"雨微"的对比,让读者感受到农事更替与自然气候的和谐韵律。这种对日常景物的精准捕捉,正是古典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