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战乱后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,用极简的画面传递深刻情感。
1. "乱后玄都失故基"——战乱就像一块橡皮擦,把曾经繁华的玄都(神仙居所般的城市)彻底抹平,连地基都找不到了。这种破坏不是简单的损毁,而是连根拔起式的彻底消失,凸显战争的毁灭性。
2. "看花诗在只堪悲"——最扎心的是对比手法:当年文人雅士赏花作诗的盛况还在诗篇中留存,但现实中只剩废墟。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发现景点已消失,文字记载的美好反而成了痛苦的催化剂。
3. 诗人用"玄都"(道教仙境)暗喻曾经的繁华,用"看花诗"这个具体意象代替整个文化记忆,让抽象的历史沧桑变得可触摸。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,比直接说"战争太惨了"更有冲击力。
全诗短短14个字,像一帧被战火熏黄的旧照片,既有宏观的历史废墟,又有微观的情感特写,让人在古今对比中自然体会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