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壶漏报天将晓,惆怅佳期又一年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等待的夜晚即将结束,而期盼的相聚又一次落空的惆怅心情。
“铜壶漏报天将晓”说的是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,水滴声仿佛在提醒人:天快亮了。这里用具体的生活场景,让人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的紧迫感。
“惆怅佳期又一年”直白地道出遗憾:苦苦等待的重要约定(可能是与爱人重逢、亲友相聚或人生机遇)再次错过,只能无奈地看着时间又过去一年。
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
1. 用声音写时间:铜壶滴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,比直接说“等了一夜”更让人有画面感。
2. 反差感:黎明本该充满希望,但对等待的人来说,天亮意味着希望再次破灭。
3. 永恒的遗憾:这种“差一点就能实现,却总被时间捉弄”的体验,古今中外的人都能共鸣,比如现代人等待重要消息、期待目标达成时的心情。
本质上,这句诗用最朴素的语言,戳中了人类共通的“等待与失落”情绪。
罗隐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