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有多情处,明月挂南楼。

出自 宋代 米芾 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

译文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。

赏析明月以皎洁的光辉,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,将词人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,于是词笔一振,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,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,核心在于用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深情。

"自有多情处"直白地说:生活中处处藏着动人的情感,就像我们偶然被一片落叶、一句问候触动心弦。诗人提醒我们,美好不在远方,就在身边平凡的事物里。

"明月挂南楼"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定格瞬间——皎洁的月亮静静悬在楼阁一角。这个意象有三重妙处:一是用"挂"这个动词让月亮像幅画般亲切可触;二是南楼给人温暖安定的感觉;三是明月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思念,为"多情"埋下伏笔。

两句结合形成巧妙的因果关系:前句说情无处不在,后句立刻用具体场景证明。就像我们突然抬头看见月亮时,会自然产生乡愁或思念,这种情感不需要刻意寻找。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捕捉了这种微妙的心理共鸣,让读者在熟悉的夜景中体会到"万物皆可寄情"的生活智慧。

米芾

米芾(1051-1107),北宋书法家、画家,书画理论家。祖籍太原,迁居襄阳。天资高迈、人物萧散,好洁成癖。被服效唐人,多蓄奇石。世号米颠。书画自成一家。能画枯木竹石,时出新意,又能画山水,创为水墨云山墨戏,烟云掩映,平淡天真。善诗,工书法,精鉴别。擅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等书体,长于临摹古人书法,达到乱真程度。宋四家之一。曾任校书郎、书画博士、礼部员外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