畀我尸宾,寿考万年。

出自 先秦 佚名 《信南山》

信彼南山,维禹甸之。畇畇原隰,曾孙田之。我疆我理,南东其亩。

上天同云。雨雪雰雰,益之以霡霂。既优既渥,既沾既足。生我百谷。

疆埸翼翼,黍稷彧彧。曾孙之穑,以为酒食。畀我尸宾,寿考万年。

中田有庐,疆埸有瓜。是剥是菹,献之皇祖。曾孙寿考,受天之祜。

祭以清酒,从以骍牡,享于祖考。执其鸾刀,以启其毛,取其血膋。

是烝是享,苾苾芬芬。祀事孔明,先祖是皇。报以介福。万寿无疆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文直译为“赐我尸宾,长寿万年”,听起来有点奇怪,但背后藏着古人对生命和礼仪的深刻理解。

“尸宾”不是指尸体,而是古代祭祀时代表祖先受祭的活人(通常由晚辈扮演)。整句话是主祭者向祖先或神灵的祈求:“请允许我用‘尸宾’之礼敬奉您,保佑我健康长寿”。这里有两层妙处:

1. 以活人通鬼神
古人认为祭祀时,“尸宾”能暂时成为祖先的化身。就像现在扫墓时对着照片说话一样,是用具体形象寄托情感。说“畀我尸宾”其实是说“求您显灵接受我的诚意”。

2. 用仪式换福报
“寿考万年”不是真要活一万年,而是通过庄重的礼仪,表达对生命的敬畏。就像现代人过生日吹蜡烛许愿,重点不在愿望实现,而在仪式中传递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
这句话的魅力在于:它把人对死亡的恐惧(用祭祀沟通祖先)、对生命的渴望(求长寿)、对礼仪的重视(尸宾制度)浓缩成11个字,展现了中国文化中“敬天法祖,珍重当下”的智慧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