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家步月清宵立,忆弟看云白日眠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恨别》

译文我思念家乡,忆念胞弟,清冷的月夜,思不能寐,忽步忽立。冷落的白昼,卧看行云,倦极而眠。

注释清宵:清静的夜晚。

赏析此句通过对诗人坐卧不定的描写,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因思念家人而辗转难眠、昼夜颠倒的状态,用最朴实的日常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情感。

"思家步月清宵立"——夜深人静时,主人公因想家睡不着,独自在月光下徘徊。月光常象征孤独,清冷的夜晚更凸显思念的苦涩。站着不睡这个细节,生动展现了他内心的焦灼。

"忆弟看云白日眠"——白天本该活动的时间,他却望着云彩发呆、昏昏欲睡。看云这个动作暗含对远方亲人的牵挂(古人认为云能传递思念),而反常的白天睡觉进一步说明他因思念打乱了正常生活。

这两句通过"昼夜颠倒"的反常举动,不用一个"想"字,却把思念写得入木三分。月亮与云朵的意象让情感更加绵长,白天黑夜的对比强化了相思的无时无刻。最打动人的是,诗人捕捉的是人人都有过的体验:想家想到睡不着、发呆走神,让读者自然产生共鸣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