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看犹不足,何况是长捐!
现代解析
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沉而矛盾的情感:两个人面对面看着对方,总觉得看不够;可命运偏偏让他们永远分离,这种痛苦比“看不够”还要强烈百倍。
诗人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作对比——就像我们盯着喜欢的东西看很久仍舍不得移开眼,但突然这东西永远消失了,那种失落感会瞬间击垮人。前句“相看犹不足”是甜蜜的负担,后句“何况是长捐”是残酷的升级,用递进关系把美好与绝望捆在一起,形成情感上的暴击。
这种写法巧妙在于:1. 用“看不够”的普遍经验引发共鸣;2. 用“何况”转折制造情感落差;3. “长捐”(永别)二字如刀,瞬间戳破温情表象。就像现代人说“连见面都是奢侈,何况永远见不到”,把最深的痛藏在最朴实的语言里。
梅尧臣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