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胜三分国,波流万世功。
出自 宋代 潘大临 《江间作四首·其三》
译文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,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。
注释形胜:指险要之地。
赏析诗人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,不禁浮想联翩,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,建立了盖世功业,如同这滚滚东去的大江,可见思古的幽情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大白话讲,就是在说一个地方地势险要,能影响天下格局,而人的功业会像江水一样流传千古。
前半句“形胜三分国”可以理解为: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,就像三国鼎立时的兵家必争之地,谁占了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。就像现代人说的“战略要地”,可能是高山大河形成的天然屏障,也可能是交通枢纽。
后半句“波流万世功”用江水比喻功业:江水奔流不息,就像杰出人物建立的功勋,能超越时代一直被人记住。比如都江堰治水的李冰,他修的工程至今还在用,这就是“万世功”。
整句诗的巧妙在于:
1. 用“三分国”这个历史典故,让读者立刻明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
2. 把抽象的“功业”比作看得见的江水,既形象又有气势
3. 短短十个字,把地理价值和历史影响都说透了,像拍电影一样既有大场景(形胜),又有时间跨度(万世)
就像现在说“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”,既说位置重要,也暗示其经济影响力会持续很久,是一个道理。古人用诗的语言,把这种认知浓缩成了经典名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