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兵夜娖银胡䩮,汉箭朝飞金仆姑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鹧鸪天·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》
译文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,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,向金兵发起进攻。
注释燕兵:此处指金兵。娖:整理的意思。银胡䩮:银色或镶银的箭袋。汉:代指宋。金仆姑:箭名,见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。
赏析此句具体地描写了词人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,和金兵战斗的场面,从旌旗、军装、兵器上加以烘托,表现出紧急战斗的军情,写得如火如荼,有声有色,极为饱满有力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战争的紧张画面,用通俗的比喻来说:
“燕兵夜娖银胡䩮”就像说北方士兵在深夜悄悄整理箭袋(银胡䩮指箭筒),像猫科动物潜伏时绷紧身体,充满蓄势待发的紧张感。月光下金属箭筒的冷光,更添肃杀气氛。
“汉箭朝飞金仆姑”则是说天亮后,中原军队的金色箭矢(金仆姑指利箭)如暴雨般射向敌人。用“朝飞”这个动态描写,让人仿佛看到箭雨划破晨光的场景,突袭的突然性与攻势的猛烈跃然纸上。
两句通过“夜-朝”的时间推进,形成紧凑的叙事节奏:前句是暗夜里的隐秘备战,后句是黎明时的雷霆一击。就像电影镜头切换,从特写士兵的手部动作拉到全景战场,画面感极强。诗人用“银”“金”这类色彩词,让冰冷的兵器也带上了视觉冲击力,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古代战争中那种一触即发的张力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