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云和再鼓,曲终人远。

出自 宋代 贺铸 《望湘人·春思》

厌莺声到枕,花气动帘,醉魂愁梦相半。被惜余薰,带惊剩眼,几许伤春春晚。泪竹痕鲜,佩兰香老,湘天浓暖。记小江风月佳时,屡约非烟游伴。
须信鸾弦易断。奈云和再鼓,曲终人远。认罗袜无踪,旧处弄波清浅。青翰棹舣,白蘋洲畔,尽目临皋飞观。不解寄、一字相思,幸有归来双燕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奈云和再鼓,曲终人远”描绘的是一种音乐结束后人去楼空的怅然场景,可以拆解为两层情感:

1. 画面感
“云和”指古琴(或乐器),“再鼓”是重复弹奏的动作。前半句像镜头特写:乐手不甘心结束,反复拨弄琴弦试图延续旋律。但“曲终”二字突然切断画面,后半句镜头拉远——听众已散,只剩演奏者独自面对寂静。这种从近到远的视角切换,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琴弦震颤的余韵与空荡的厅堂。

2. 现代共鸣
它精准捕捉了当代人熟悉的“散场失落感”——就像聚会结束后对着狼藉的客厅,演唱会结束时盯着熄灭的舞台。琴声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,弦停则纽带断裂。作者用“奈”(无奈)字点出这种无力:纵使重复演奏,也留不住终将离去的听众。这种对“美好事物易逝”的叹息,正是句子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技巧上,句子用7个字完成“挣扎—失败—余韵”的完整叙事,如同一个微型音乐剧,证明古文能用极简笔墨激活读者的通感(听觉的琴声、视觉的空旷、心理的惆怅)。

贺铸

贺铸(1052~1125) 北宋词人。字方回,号庆湖遗老。汉族,卫州(今河南卫辉)人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,所娶亦宗室之女。自称远祖本居山阴,是唐贺知章后裔,以知章居庆湖(即镜湖),故自号庆湖遗老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