赐我先君履: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陵,北至于无棣。
出自 先秦 左丘明 《齐桓公伐楚盟屈完》
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,荡公。公惧变色;禁之,不可。公怒,归之,未之绝也。蔡人嫁之。
四年春,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,蔡溃,遂伐楚。楚子使与师言曰:“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不虞君之涉吾地也,何故?”管仲对曰:“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:‘五侯九伯,女实征之,以夹辅周室。’赐我先君履: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陵,北至于无棣。尔贡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,寡人是徵;昭王南征而不复,寡人是问。”对曰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。”(徵 同:征)
师进,次于陉。
夏,楚子使屈完如师。师退,次于召陵。齐侯陈诸侯之师,与屈完乘而观之。齐侯曰:“岂不穀是为? 先君之好是继,与不穀同好,如何?”对曰:“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,辱收寡君,寡君之愿也。”齐侯曰:“以此众战,谁能御之!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!”对曰:“君若以德绥诸侯,谁敢不服? 君若以力,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,虽众,无所用之!”
屈完及诸侯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是古代君王分封领土时的霸气宣言,用四个方位划出了统治范围的边界,就像画了一个巨大的地理方框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的精妙之处:
1. 用最简练的语言画地图
仅用20个字就勾勒出完整的疆域——东到大海(今渤海)、西抵黄河(古代重要地标)、南达穆陵(今山东沂水山地)、北至无棣(今河北山东交界),像用文字打了四个界桩。
2. 暗藏统治者的雄心
"赐履"(授予治理权)二字背后是权力背书,而四方边界的选择很有讲究:东边以天然屏障(海)为界,西边用母亲河(黄河)作线,南北选战略要地,展现了对地理的精准掌控。
3. 成语级的表达范式
这种"东A西B南C北D"的句式成为后世描述疆域的标准模板,比如描述中国"东到乌苏里江,西至帕米尔高原",其影响力持续了数千年。
4. 现代依然实用的表达智慧
今天我们规划区域时,说"业务东到上海、西至成都"就是在沿用这种清晰划界的古老智慧,证明好的表达方式能穿越时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