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荒古已颓,谁识巢居子。
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七》

白日每不归,青阳时暮矣。
茫茫吾何思,林卧观无始。
众芳委时晦,鶗鴂鸣悲耳。
鸿荒古已颓,谁识巢居子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远古洪荒时代已经衰败、无人理解的孤独隐士形象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
1. 时间跨度带来的苍凉感
"鸿荒古已颓"用"洪荒"(开天辟地的远古时期)和"颓"(衰败)形成强烈对比,就像看到一座曾经辉煌的古城变成废墟,让人自然产生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。

2. 隐士的孤独美
"巢居子"指像鸟儿一样住在树上的隐士,这个充满画面感的称呼,让人联想到一个住在树屋、与世隔绝的修行者。他的生活方式如此特别,却"谁识"(没人理解),这种孤独反而成就了超凡脱俗的形象。

3. 现代启示
诗句像一面镜子,照出现代人常见的困境:我们是否也常觉得自己的坚持不被理解?就像那个住在树上的怪人,可能正是因为他特立独行,反而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。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,正是诗句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