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时共泛春溪月,断岸垂杨一叶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泛舟场景,用最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深远的意境美。
"何时共泛春溪月"像一句温柔的邀约——"什么时候能和你一起,乘着小船漂在洒满月光的春溪上?"这里的"共"字藏着对陪伴的渴望,将自然美景与人间温情巧妙融合。月光下的溪水自带朦胧滤镜,让人联想到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若有若无的花香。
"断岸垂杨一叶舟"则像电影的特写镜头:陡峭的河岸边杨柳低垂,一叶小舟静静停泊。垂杨的柔与断岸的刚形成对比,小舟的"一叶"更显出天地辽阔中的静谧感。特别是"垂杨"这个意象,既点明春季特征,垂落的枝条又像在轻抚水面,给画面增添了流动的韵律。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"泛舟"这个动作,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、对自然的热爱、对知音相伴的期待,都装进了这幅水墨画般的春夜图景里。我们仿佛能看见月光在桨声灯影中碎成星河,听见晚风穿过柳叶的沙沙声,这种留白的手法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情感记忆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