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处是长安,湿云吹雨寒。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菩萨蛮·榛荆满眼山城路》
译文眺望远方,视线落处,凉云冷雨,故园遥不可及,更在远方的远方。
注释长安:借指北京。湿云:谓湿度大的云。
赏析此句写暮霭沉沉,不见乡关,于写景中渲染出浓厚的乡愁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迷茫阴冷的场景,用非常简单的画面传递出复杂的情感。
1. "何处是长安"——表面在问路,实际在问人生方向
长安是古代都城,这里象征理想或归宿。诗人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人,迷茫地四处张望:我追求的目标到底在哪里?这种找不到人生方向的困惑,现代人同样会感同身受。
2. "湿云吹雨寒"——五个字画出凄冷世界
"湿云"是饱含雨水的厚云层,"吹雨"说明风裹着雨丝,"寒"字收尾,让读者瞬间感受到阴冷。就像电影镜头:灰蒙蒙的天空下,冷雨斜飞,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荒野中。这种环境描写实际是在外化内心的孤寂与失落。
3. 前后句的化学反应
前半句是迷茫的内心独白,后半句是残酷的环境回应,形成强烈反差。就像我们常说的"屋漏偏逢连夜雨"——当人陷入困境时,连天气都来加重这种凄凉感。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,让读者既能看见画面,又能体会心情。
整句诗的魅力在于:用最朴素的语言(全句没用一个生僻字),既画出了肉眼可见的雨景,又写出了肉眼看不见的愁绪,把"人生困境"这个抽象概念,变成了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具体体验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