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端听画角,枕畔红冰薄。
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菩萨蛮·朔风吹散三更雪》

译文没有任何征兆,梦中突然听见了画角声,醒来时,泪水已经在枕边结成了薄薄的一层红冰。

注释无端:平白无故。画角:古代乐器,外加彩绘,故称画角,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。红冰:泪水结成的冰,形容感怀之深。

赏析词人从“梦好”,“画角”人手,点出最后的一个“冰”字,将梦中的幸福情景与现实中的塞外苦寒生活做了鲜明的对比,强烈地抒发出这无声之恸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失眠者深夜无眠、孤独脆弱的状态,用日常可见的事物传递出细腻的情感。

"无端听画角"——画角是古代军营的号角,这里指深夜突然听到的声响。诗人用"无端"(无缘无故)来形容,既写实(声音确实突然响起)又写意(失眠人觉得这声响来得莫名扰人),暗示主人公本就心事重重难以入睡。

"枕畔红冰薄"——用"红冰"这个看似矛盾的意象(红色象征热烈,冰代表寒冷)暗喻泪水。泪水在枕边结冰,既说明夜寒漫长(泪水都有时间结冰),又暗示内心煎熬(热泪变冷冰)。"薄"字用得精妙,既写冰层厚度,又暗指人情淡薄、孤独无依。

全句妙在将无形的愁绪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:深夜被号角惊醒的人,摸到枕边结冰的泪痕,这个细节胜过千言万语的愁苦描写。就像现代人失眠时听到空调滴水声,摸到湿漉漉的枕巾,那种孤独感瞬间就能共鸣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