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面,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出自然与人的亲密关系。
前半句“耕人扶耒语林丘”像一张动态照片:农民扶着耕具(耒)在山坡边劳作休息,可能正和同伴闲聊,也可能在自言自语。一个“扶”字既表现劳作的辛苦,又透着劳作间隙的从容;而“语”字让整个画面顿时有了声音,可能是说庄稼长势,也可能是唠家常,让静态的农耕图活了起来。
后半句“花外时时落一鸥”突然把镜头转向自然:田野边的花丛中,时不时有白鸥飞落。这个“落”字用得特别妙,既写出鸥鸟轻盈的姿态,又暗含“选择停留”的意味——连鸟儿都愿意亲近这片土地。“时时”二字更让画面有了延续性,仿佛能看见鸥鸟起起落落的悠闲节奏。
两句合起来看,精妙处在于“无意中的和谐”:农民专注劳作,鸥鸟自在栖息,彼此互不打扰却又同在一个画面里。这种不经意的和谐,正是田园生活最动人的地方。诗人没有刻意赞美田园,只是用两个并置的日常镜头,就让我们感受到:真正的美好,往往藏在最普通的生活瞬间里。
周邦彦
周邦彦(1056年-1121年)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历官太学正、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等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。语言典丽精雅。长调尤善铺叙。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