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上朱桥响画轮,溶溶春水浸春云,碧琉璃滑净无尘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湖面的美景,用日常事物作比,读来清新自然。
1. “朱桥响画轮”:
红漆木桥(朱桥)上传来马车(画轮)驶过的声响,一下子把读者带到热闹的湖边。这里的“响”字巧妙,既点出车马经过的动态,又暗示游人如织的春日氛围。
2. “溶溶春水浸春云”:
“溶溶”形容湖水荡漾、柔和宽广的样子。春水上涨,倒映着天空的云彩,仿佛把云“浸”在了水里。一个“浸”字让画面活了——云不再是飘在天上,而是融化在湖中,水天交融,虚实难分。
3. “碧琉璃滑净无尘”:
把湖面比作“碧琉璃”(一种青绿色的光滑玉石),既写出湖水清澈透亮,又突出它平静如镜、一尘不染的特质。“滑”和“净”两个简单的字,让人仿佛能触摸到湖面的细腻质感。
整体魅力:
诗人没有用夸张的修辞,而是抓住“桥、水、云”这些寻常景物,通过精准的动词(响、浸、滑)和比喻(琉璃),把春日的湖光水色写得鲜活灵动。读来仿佛能听到车马声、看到云影波动,甚至感受到湖面的清凉洁净,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春景图。
欧阳修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