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好风清,渐有中秋意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临近中秋的夜晚,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宁静美好的画面。
"月好风清"四个字就像一幅简笔画——月亮格外明亮圆满,秋风不带一丝杂质,清爽得仿佛能穿透皮肤。这种干净到极致的自然景象,正是中秋时节最典型的特征。
"渐有中秋意"的妙处在于"渐"字,它悄悄告诉我们:季节的变化是温柔的、不知不觉的。就像某天突然闻到桂花香,才惊觉秋天已经来了。诗人捕捉的就是这个微妙的过渡时刻,那种对佳节将至的期待感。
整句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邻居聊天般自然。但正是这种毫不费力的真实感,反而让每个中国人读到都会心头一暖,想起自家院子的月光,和准备月饼的温馨场景。它把人人都有却说不出的感受,轻轻点破了。
晏殊
晏殊【yàn shū】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,位于香楠峰下,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)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