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东万里辽水曲,古戍无城复无屋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古代辽东地区荒凉萧瑟的景象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震撼人心的画面感。
"辽东万里辽水曲"像展开一幅地图:辽阔的辽东大地,蜿蜒的辽河像一条银带曲折流淌。这里的"万里"不是精确距离,而是让人感受到天地之广阔;"曲"字则让静止的河流有了动态美。
"古戍无城复无屋"突然把镜头拉近到边防哨所:本该是戒备森严的军事据点,却连城墙和营房都没有,只剩下光秃秃的废墟。两个"无"字重复使用,像锤子般重重敲击读者的心,凸显出边防的破败凄凉。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"无城无屋"的细节描写,让读者自然联想到:驻守在这里的士兵该多么艰苦?这样的边防如何保家卫国?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,以及对国防废弛的忧虑。就像用相机拍下荒废的哨所,所有感慨都藏在画面背后,让读者自己体会。
王建
王建(768年—835年),字仲初,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,唐朝诗人。出身寒微,一生潦倒。曾一度从军,约46岁始入仕,曾任昭应县丞、太常寺丞等职。后出为陕州司马,世称王司马。与张籍友善,乐府与张齐名,世称张王乐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