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辽东万里辽水曲,古戍无城复无屋。
辽东之地路途遥远,辽水曲曲折折难以横渡。战士们戍守的古城楼已经破旧不堪,早已没有城楼,城墙之上也早就没有房屋了。
万里:形容道路遥远。古戍:指戍守的古城楼。
黄云盖地雪作山,不惜黄金买衣服。
那里气候异常寒冷,常常是黄云满天冰雪盖地,战士们身上的衣服真是难以御寒!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御这异地的寒冷,即使耗费掉万两黄金,又怎会吝惜呢?
战回各自收弓箭,正西回面家乡远。
战争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回弓箭准备回家,但遥望回家的路,唯觉遥远路漫漫。
年年郡县送征人,将与辽东作丘坂。
年年郡县都有征人而来,将在这凄寒的辽东戍守征战,不知又有多少人牺牲于此。
宁为草木乡中生,有身不向辽东行。
我宁愿生为草木,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,至死不往辽东这地方来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辽东之地路途遥远,辽水曲曲折折难以横渡。战士们戍守的古城楼已经破旧不堪,早已没有城楼,城墙之上也早就没有房屋了。那里气候异常寒冷,常常是黄云满天冰雪盖地,战士们身上的衣服真是难以御寒!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御这异地的寒冷,即使耗费掉万两黄金,又怎会吝惜呢?战争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回弓箭准备回家,但遥望回家的路,唯觉遥远路漫漫。年年郡县都有征人而来,将在这凄寒的辽东戍守征战,不知又有多少人牺牲于此。我宁愿生为草木,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,至死不往辽东这地方来!
注释
①万里:形容道路遥远。
②古戍:指戍守的古城楼。
简析
继隋炀帝出兵辽东,征讨高句丽后,唐代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,持续对高句丽出兵,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。王建的《辽东行》反映了战事的艰苦,流露出反战的情绪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辽东地区戍边士兵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,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。
前四句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勾勒出辽东的荒凉:辽河蜿蜒万里,古老的戍边地连城墙房屋都没有,只有漫天黄云和积雪的山。士兵们不得不花光积蓄购买御寒衣物,暗示朝廷根本不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。
中间四句写战争结束后的场景:士兵们默默收拾弓箭,集体转身望向遥远的家乡方向。这里用"正西回面"这个细微动作,把思乡之情具象化。后两句直接点出悲剧的循环——每年都有征人被送到辽东,最终化为战场上的土堆。
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情感爆发点:士兵们宁愿在家乡做一棵草,也不愿来辽东送命。这种极端的对比(草木vs人命)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,也反映了底层人民在战争中的无力感。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但每个字都像辽东的雪一样冰冷刺骨,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