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风听雨过清明。愁草瘗花铭。
出自 宋代 吴文英 《风入松·听风听雨过清明》
译文听着凄风苦雨之声,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。掩埋好遍地的落花,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。
注释愁草:没有心情写。草,起草,拟写。瘗:埋葬。铭:文体的一种。庾信有《瘗花铭》,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,内容多为歌功颂德,表示哀悼,申述鉴戒。
赏析此句音律和谐,音韵悠长,渲染出哀伤凄婉的氛围,风雨摧花,暗含历经坎坷、人生萧瑟之意,词人为花而悲,为春而伤,借花草之景写悲痛之情,情波千叠,万千愁绪都凝炼在“愁草瘗花铭”此五字中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清明时节独自听风听雨、感怀伤春的画面。
"听风听雨过清明"——清明时节阴雨绵绵,诗人静静听着风雨声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。这里用风雨烘托出清明特有的哀愁氛围,就像我们今天在阴雨天容易感到忧郁一样。
"愁草瘗花铭"——诗人带着愁绪为落花起草墓志铭。"瘗"是埋葬的意思,把凋谢的花草当作逝去的生命来郑重安葬,并为之撰写铭文。这种看似夸张的举动,生动表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,就像现代人拍照记录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"听"这个动作带出沉浸式的春日体验
2. 将自然现象(风雨)与人文节气(清明)自然融合
3. 通过"葬花写铭"这个充满仪式感的举动,把抽象的伤春情绪变得具体可感
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:春天的消逝值得郑重悼念,生活中细微的美好都值得用心铭记。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温柔共情,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吴文英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