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
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浣溪沙·漠漠轻寒上小楼》

译文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,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。

注释丝雨:细雨。

赏析此句写得轻灵杳眇,意境不凡,词人用比喻的手法,写飞花似梦,丝雨如愁,构成一个凄清婉美、轻灵杳眇的艺术境界,流露出凄怨感伤的意味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意境的画面,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自然景象,巧妙传达了人内心微妙的情感。

"自在飞花轻似梦":
春天的花瓣随风飘落,轻盈得仿佛没有重量,就像梦境一样虚幻而美好。这里用"飞花"的轻盈比喻"梦"的短暂和朦胧,让人联想到那些美好却抓不住的瞬间——比如童年回忆、初恋的心动,或是一闪而过的灵感。

"无边丝雨细如愁":
绵密的细雨笼罩天地,雨丝细得几乎看不见,却无处不在,就像人心里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。这种愁不是剧烈的痛苦,而是淡淡的、持续的情绪,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或是某种说不清的怅惘。

两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:把看不见的"梦"和"愁"转化成可见的"飞花"和"丝雨",让情感变得可触摸。
2. 双重比喻的叠加:不仅是"花像梦""雨像愁",更暗示了"人生如梦""忧愁如雨"的深层意味。
3. 矛盾的美感:飞花本应沉重却显得轻,细雨本应具象却显得模糊,这种反差恰恰符合我们真实的情感体验——最深刻的情绪往往最难描述。

普通人读这两句时,即使不懂古文,也能立刻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,并自然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那些轻盈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。这正是经典诗句的魅力:它用最简单的自然现象,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感受。

秦观
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