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庭一夜无穷雁,不待天明尽北飞。

出自 唐代 李益 《春夜闻笛》

译文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,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。

注释洞庭:湖名,即洞庭湖。

赏析诗人借大雁春来北飞,比托迁客欲归不得,寄喻得体,手法委婉,颇有新意,蕴含着诗人不尽的怨望和难言的惆怅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洞庭湖夜景:无数大雁在夜色中栖息,等不到天亮就全部展翅北飞。诗人用极简的笔墨捕捉了两个关键瞬间——"无穷雁"的静默栖息与"尽北飞"的集体行动,形成静与动的强烈对比。

核心魅力在于:
1. 数字的张力:"无穷"写雁群之庞大,"尽"字写行动之统一,庞大的数量与整齐的动作形成戏剧性画面
2. 时间的巧思:从"一夜"到"天明"的时间压缩,暗示候鸟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
3. 留白艺术:不直接写雁鸣振翅,却让读者仿佛听见夜空中羽翼破空的声音
4. 自然启示:通过雁群本能般的迁徙,隐喻生命对时机的精准把握,万物皆有时序的深刻哲理

诗人像用无人机航拍般,先展示湖面宿雁的广角镜头,再切换成雁群冲破夜幕的特写,最后留给读者的是对自然力量的惊叹。这种描写既真实记录自然现象,又暗含人生智慧——该行动时就要像候鸟般果决。

李益
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),后迁河南郑州。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初任郑县尉,久不得升迁,建中四年(783)登书判拔萃科。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边塞诗作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于七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