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
出自 《论语·宪问篇》
译文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增进自己的修养学识,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展示给他人看。
注释为:为了。
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古今学者的学习动机,强调学习的本质应回归自我修养与内在提升,而非迎合外在评价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大白话讲就是:古代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,现在人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。
打个比方:
古代学者像种一棵苹果树,专心浇水施肥,享受成长过程,果子熟了自然有人来摘;现代学者像在朋友圈晒健身照,举铁5分钟,摆拍2小时,追求的是别人点赞。
关键差异在于:
1. 学习动机不同:古人像给自己充电,今人像给别人表演
2. 学习效果不同:真才实学vs表面功夫
3. 最终收获不同:内心充实vs外在认可
这句话厉害在只用10个字就说透了古今教育的本质区别。放在今天依然适用——比如有人考证是为了加薪,有人学习是真心喜欢;有人读书发朋友圈,有人读书做笔记。它提醒我们:学习这件事,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