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。
出自 唐代 李白 《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》
译文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,普照沧海,长与人万里相随。
注释沧海:此泛指江湖。
赏析诗人对“峨眉山月”普照人间的强调可说匪夷所思,不仅“与人万里长相随”,而且“照沧海”,可见诗人对峨眉山月的情结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唯美而富有哲理的画面:峨眉山上升起的明月,光芒洒向辽阔的大海,无论相隔多远,月光始终与人相伴。
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1. 画面感极强
"月出峨眉"让人联想到山巅明月缓缓升起的动态美景,"照沧海"则突然将视野拉到广阔的海面,形成山月与海光的壮阔呼应。这种空间跳跃让画面既有高度又有广度。
2. 情感的巧妙寄托
诗人用"万里长相随"的月光,比喻人与人之间超越距离的羁绊。就像月光能同时照耀高山和海洋,真挚的情感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始终相伴。
3. 自然的永恒之美
明月自古不变,既照过古人,也照着今人。这种永恒感让诗句超越时空,让每个读者都能联想到自己生命中"共赏一轮月"的温暖记忆。
最打动人的是,诗人把常见的自然景象注入了深情,让冰冷的月光变成了有温度的陪伴,这正是古典诗词"借景抒情"的绝妙体现。
李白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