涛声夜入伍员庙,柳色春藏苏小家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杭州春望》

译文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,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。

注释伍员:字子胥,春秋时楚国人。苏小:即苏小小,为南朝钱塘名妓。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。

赏析此句正写题面的“春”字,点明季节,引用典故写景,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,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,昔日杭州的繁华,上句气象雄浑,下句旖旎动人,富有诗情画意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、古今交融的江南春景图。

前半句"涛声夜入伍员庙":夜晚的钱塘江潮声阵阵,仿佛传入了供奉伍子胥的古庙。这里用声音将自然(涛声)与人文(庙宇)串联,既写出江潮的壮阔,又暗含对历史人物(伍子胥)的追忆。深夜的潮声更添几分苍茫感。

后半句"柳色春藏苏小家":春日的嫩柳掩映着传说中的歌妓苏小小故居。用"藏"字巧妙写出柳枝婆娑、半遮半掩的柔美姿态,既展现春天生机,又带出风流典故。青翠柳色与香艳往事形成有趣对照。

两句通过昼夜交替(夜-春)、刚柔对比(涛声-柳色)、虚实相生(现实景观-历史典故),把杭州特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浓缩在14个字中。不需要知道伍员、苏小是谁,读者也能感受到:夜晚的潮声带着历史的回响,春天的柳枝藏着往昔的风流,这种跨越时空的意境美正是诗句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