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
出自 唐代 岑参 《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》

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
怨调慢声如欲语,一曲未终日移午。
红亭水木不知暑,忽弹黄钟和白纻。
清风飒来云不去,闻之酒醒泪如雨。
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大白话翻译就是:“你回到秦地(陕西一带)就弹奏秦地的曲子吧,那悲凉的秦声正好能表达我送你离开的心情。”

它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音乐传情:不说自己多难过,而是用"秦声悲"来代指离别的伤感,就像我们现在说"这首歌太扎心了"一样生动。
2. 双重情感:既祝福友人回乡能听到熟悉的乡音(秦声),又借音乐表达自己的不舍,一箭双雕。
3. 画面感极强:读着就能想象出一个人弹着悲怆的琴曲为友人送行的场景,像电影镜头般有感染力。

这种写法把复杂的离别情绪,用"音乐+地名"的组合轻松表达出来,既接地气又有诗意,堪称古代版的"BGM烘托气氛"。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