耆老遮归路,壶浆满别筵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别州民》

耆老遮归路,壶浆满别筵。
甘棠无一树,那得泪潸然。
税重多贫户,农饥足旱田。
唯留一湖水,与汝救凶年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温馨感人的送别场景,用最朴素的生活细节传递深情。

"耆老遮归路"——村里的老人们自发拦在离人的路上,不是真的阻碍,而是用布满皱纹的手挽留。一个"遮"字活画出老人们像孩子般固执挽留的姿态,让人仿佛看见他们颤巍巍挡在路中央的样子。

"壶浆满别筵"——送行的宴席上摆满粗陶壶盛的酒水,没有山珍海味,但每个壶里都盛着乡亲们自家酿的深情。这个画面透着泥土气息,可能是沾着指纹的陶壶,可能是略显浑浊的米酒,却比任何玉液琼浆都珍贵。

诗人捕捉了两个最有烟火气的镜头:拦路的老人和农家酒壶,不用任何华丽词藻,就让读者感受到:真正的送别不在长亭古道,而在村民沾着稻香的衣袖间;最深的情谊不需金银珠宝,粗陶壶里晃荡的浊酒就是最好的见证。这种用日常细节承载厚重情感的手法,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智慧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