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怜闺里月,长在汉家营。

出自 唐代 沈佺期 《杂诗三首·其三》

译文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,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。

注释可怜:值得怜悯。

赏析此句明明是写情,却偏要处处说月,字字是写月,却又笔笔见人,既写出了夫妻分离的现在,也包含了夫妻团聚的过去,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,传达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画面:本该属于闺房中的温柔月光,却长久地照在边关军营里。诗人用"偷换空间"的手法,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巧妙地连接在一起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"闺里月"代表家的温暖——本该是妻子在庭院赏月、思念丈夫的安宁场景
2. "汉家营"指向残酷的战场——月光却照着丈夫所在的军营,暗示着分离的痛苦

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写思念,而是通过月光的"转移",让月亮成为情感的邮差:
- 同一轮明月,照着相隔千里的夫妻
- 温柔的家常月光被迫"参军",暗示战争对平凡生活的破坏
- "长在"二字透露出这种分离不是暂时的,而是漫长的煎熬

就像现代人说"我寄愁心与明月"一样,古人用月光作情感纽带,把妻子对戍边丈夫的牵挂,丈夫望月思乡的愁绪,都浓缩在这10个字中。这种含蓄的表达,比直白说"我想你"更令人回味。

沈佺期

沈佺期(约656 — 约715),字云卿,相州内黄(今安阳市内黄县)人,祖籍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 唐代诗人。与宋之问齐名,称“ 沈宋 ”。善属文,尤长七言之作。擢进士第。长安中,累迁通事舍人,预修《三教珠英》,转考功郎给事中。坐交张易之,流驩州。稍迁台州录事参军。神龙中,召见,拜起居郎,修文馆直学士,历中书舍人,太子少詹事。开元初卒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