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饶更、疏疏淡淡,终有一般情别。

出自 宋代 晁补之 《盐角儿·亳社观梅》

译文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,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。

注释直饶更、疏疏淡淡:即使枝叶花朵再疏淡。终有一般情别:终究另有一种情致(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)。

赏析此句描写了梅花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,纵然枝叶花影稀疏,清香淡淡,仍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,寄托了词人高尚的志趣与情操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看似平淡却暗藏深情的状态。用大白话讲就是:即使表面上显得疏远、冷淡,但骨子里始终保留着一份与众不同的情意。

诗人用“疏疏淡淡”形容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,就像茶水泡淡了,花枝稀疏了,看似没什么特别。但“终有一般情别”突然转折——就像喝白开水时突然尝到一丝回甘,告诉你这平淡背后藏着独特滋味。这种写法巧妙之处在于:

1. 用日常现象作比喻:就像人际关系中,有人嘴上不说漂亮话,但关键时刻总能让你感受到真心;或像中国画里的留白,空的地方反而更有韵味。

2. 制造心理反差:先压低期待(疏淡),再揭示内核(情别),比直接说“我很深情”更有冲击力。就像先说不善言辞的人突然做了件暖心的事,反而更打动人。

3. 留想象空间:没说具体是什么“情别”,可能是爱情中克制却炽热的守候,也可能是友情中不常联系却始终如初的默契,让读者代入自己的故事。

这种表达特别符合中国人含蓄的情感方式——不把“爱”“想念”挂在嘴边,而是在细微处见真心,就像父母唠叨“多吃点”背后是关爱,朋友怼你“真笨”里藏着关心。

晁补之
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