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火三更雨,诗书一古琴。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题刘朝英进斋》

灯火三更雨,诗书一古琴。
惟愁脚力软,未必圣门深。
莫笑云端树,初如涧底针。
不应将一第,用破半生心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,我们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:

1. "灯火三更雨"——画面感十足
深夜三点(三更)还亮着灯,窗外下着雨。这里传递出两种可能:
- 可能是读书人挑灯夜读,雨声成了背景音
- 也可能单纯呈现雨夜静谧的画面,灯火在雨中显得格外温暖

2. "诗书一古琴"——文人雅趣的浓缩
把诗书和古琴并置,展现了传统文人的两大精神寄托:
- 诗书代表学识修养
- 古琴象征高雅情操
"一"字用得妙,既表示"一张琴",又暗示"琴与书相伴"的和谐状态

整体来看,诗人用十个字就构建出一个充满意境的立体空间:视觉(灯火)、听觉(雨声、琴韵)、触觉(雨夜微凉)交融。更妙的是通过这些具象事物,让我们感受到古代文人那种"夜雨读书时,偶抚琴弦自娱"的闲适雅致,以及物质简单但精神丰盈的生活状态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