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教我悲无欢绪。

出自 宋代 范仲淹 《定风波·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》

罗绮满城春欲暮。百花洲上寻芳去。浦映芦花花映浦。无尽处。恍然身入桃源路。
莫怪山翁聊逸豫。功名得丧归时数。莺解新声蝶解舞。天赋与。争教我辈无欢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争教我悲无欢绪”直白来说就是:“怎么能让我不悲伤、不失落呢?”短短七个字,却像一声叹息,把无奈和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它的魅力在于:
1. 矛盾感强烈
“争教”是“怎么能”的意思,说话人明明知道现实无法改变(比如失去重要的人或事),却仍不甘心地反问,这种明知故问的挣扎感特别打动人。

2. 情绪浓缩
“悲”和“无欢”双重否定,像叠buff一样强调心情低落到极点。不是一般的难过,而是连假装开心的力气都没有的状态。

3. 现代依然适用
今天我们会说“我实在开心不起来”,而这句古文更生动——它带着一种“不是我不想振作,是真的做不到啊”的委屈,容易引发共鸣。

这种句子之所以经典,就是因为它用最简单的字,戳中了人类共通的无力感。

范仲淹

范仲淹(989-1052年),字希文,汉族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,写有著名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0